【環球軍事綜合報道】10月15日,距離第十屆珠海航開幕不到1個月,中航工業飛機設計專家、曾同時擔任殲10雙座和梟龍飛機總設計師的楊偉做客央視《大家》欄目,暢談飛機設計。環球軍事授權發佈《楊偉:馭龍騰飛》節目的文字內容。
  主持人1:2013年5月2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巴基斯坦進行了正式訪問。在李克強總理的專機進入巴基斯坦領空時,該國空軍派出了六架“梟龍”戰鬥機,全程護航。熟悉這型飛機的人都知道,“梟龍”正是由中國和巴基斯坦聯合研製的。如此隆重的禮遇,不僅體現了中巴兩國的深厚友誼,也體現了對“梟龍”飛機的極大認可,而它的總設計師楊偉卻告訴我們,當時在現場執行任務的“梟龍”,不止六架。
  訪談:
  楊偉:當時實際上的話呢,是派了七架,李總理坐的這個波音747,然後左邊三架,右邊三架,那麼第七架是,第一個是作為備用機,那同時的話呢,它在天上,在整個機隊的後面,它倒飛,然後給我們拍攝了這張照片。後來我拿到這張照片了以後,還是感到非常地自豪,因為我們是自己研製的飛機,在別的國家為我們自己的總理護航。我後來讓這個進行護航的六名飛行員在我這張照片上簽了字,作為一種珍藏。
  解說:在楊偉的這間辦公室里,很容易找到許多與“梟龍”和殲十系列飛機有關的模型或者紀念品。2001年,38歲的他被任命為“梟龍”的總設計師,而當時,他還在主持著殲十飛機的設計定型試飛,和殲十雙座飛機的研製工作。那時候的他,臉上的表情或許沒有現在這麼淡定。
  訪談:
  楊偉:因為在我當總師之前,梟龍飛機幹了很長時間。但是呢,很艱難推進。因為畢竟我們和巴基斯坦合作的這一型飛機,你是沒有飛機的,你只有思想,你只有草圖,然後讓兩家一塊來投錢,特別是以對方來投資經費,一塊來研製這個飛機,那人家都說你能給我搞出來不,你給我搞出來是個啥樣子,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
  解說:“梟龍”飛機的研發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當時,巴基斯坦裝備的飛機急需更新換代,通過多方比較和權衡,巴方決定在中國生產的二代戰鬥機殲-7的基礎上,與中方合作研製出一款物美價廉的升級版飛機“超-7”。然而,這個合作項目在長達十餘年的時間里,卻經歷了許多次沉浮起落和峰迴路轉,前期一直進行得不太順利。
  訪談:
  楊偉:所以在前期的,無論是談判還是技術論證工作,還是很艱難的。我覺得至少我的前任兩任總師都是很難地把它熬過來的。但是我當總師的時候正好我覺得趕上個好機會,雙方決定加速梟龍飛機的研製,一定趕快把這個飛機搞出來,那時候還沒飛機呢,也沒樣子呢。
  三次考試,三個一分,影響了楊偉的人生軌跡,從“神童”到“天才總師”,他能否改變“梟龍”的命運?
  解說:一次機遇,或許就是一次人生轉折,和剛剛接手的這架飛機一樣,楊偉從小到大,經歷過命運許多次的撥弄,才有了今天的這一番因緣聚會。按照楊偉自己的總結,他是一個比較會考試的學生,儘管如此,在整個求學過程中,卻有三次差了一分的考試,影響了他的人生軌跡。而其中的第一次,就是他的初中畢業考試。
  
  楊偉:我們那時候是考十門功課,十門功課的話呢,當時是有六門是百分制,四門是優良中差四級制,這個六門百分制的課程裡頭,我考了五門100,一門99。所以如果要是這一門99不是99的話,我相當於是全百分了,對不對,六門100分,其它那四門都是優,那沒問題的。但是就因為這個考試,中考考得比較好,所以當時我們市裡頭破格同意我們,至少是在我們學校有兩個同學能夠參加高考。
  解說:年僅15歲的楊偉幸運地以初中畢業生的身份參加了當年的高考,而他很快發現,在這次考試中,又一個一分讓他面臨了新的人生拐點。
  訪談:
  楊偉:大學我當時考的成績的話呢,和中國科大的少年班差一分,就在當時的那個社會氛圍裡頭啊,如果要是能上科大少年班,那這個影響力很大,對不對,而且我那個年齡正好是合適的,但是差一分,所以說呢你必須得選擇其它的學校,而在選擇其它學校的過程裡頭,選擇的範圍很少。
  解說:在此之前,楊偉和許多其他同齡的男孩子一樣,參加過招飛行員的考試,然而,色弱這個先天缺陷,卻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訪談:
  楊偉:我也是在那個時候,就招飛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眼睛不行。那麼也是為了能夠考上大學,實際上就是這個色盲本,我在體檢的時候我背了七本,就是它是這樣子,我看到3我就認定它是鐮刀,我看到楓葉我就認定它是房子,但沒想到他考我的就不是那個我背過的本,所以說最後還是考不成。這個如果要是,我估計我如果要是把色盲本,把它背了,說不定它也把我人生的路子給轉了。
  解說:考大學時,楊偉一共填寫了7個重點志願,第7個是西北工業大學,那時候他還不知道這所學校是乾什麼的。而偏偏是這個稀里糊塗填報的志願,給了他一個最關鍵的機會。
  
  楊偉:當時這個招生的老師看了這個小孩的成績,說這個小孩的成績不錯,但是呢不符合,就是按照身體條件,西北工業大學的錄取的條件,因為你搞航空,色弱不行,他呢就專門打電話請示了他的系主任,而系主任的話呢是誰呢,系主任是錢學森的學生,我們羅世俊老先生。羅老先生接到這個電話了以後,聽說小孩成績很好,羅老先生當時說,把他招進來,為啥呢?因為我也是色盲。所以他說我在寫粉筆,就是板書的時候,我經常紅色的和綠色的粉筆,我也拿錯。
  解說:在高中讀了一個月之後,楊偉終於接到了西北工業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成為班上年紀最小的學生。在他的大學時代,班上同學之間的學習競爭十分激烈,也出了不少人才。多年後,楊偉住的那間宿舍,被網上的軍迷們戲稱為“史上最牛宿舍”,在同宿舍七個男生里,至少出了三位著名的飛機總設計師。而在大學畢業的一次考試中,又一個一分影響了楊偉的人生方向。
  訪談:
  楊偉:1982年國家那時候開始,已經開始有一定的公派出國留學生了,我們系有一個名額,所以我們大家都在爭取。我考成第二,和第一名差一分。所以說,雖說其它科門挺好,但是你差一分,最後這個公派出國的這個留學生是我們另一個同學,那麼我呢是在國內學習。我現在來看,我覺得這一分也幫了我的忙,你真正是在國外學習也不會回過頭來,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子,能夠從事現在的事業和一直做到現在的事情。
  主持人2:挫折,逆轉,磨難,機遇,巧合,如果沒有經歷過這些,或許楊偉和“梟龍”根本就沒可能相遇,而當這位總師和這架飛機的命運之河終於交匯在一起的時候,又會在彼此的激蕩與融匯中,給對方的前途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解說:在楊偉和巴基斯坦軍方第一次會面之前,有人悄悄放出了風聲,這個文質彬彬的年輕人,是個天才總師。這樣的說法,給楊偉帶來了無形的壓力。
  訪談:
  楊偉:人家都說我是天才總師了,我至少得給用戶表現出我還是有點天才的,那怎麼整呢?實際上在那之前對梟龍飛機知道,但是不熟悉,因為我主要在搞雙座和在搞殲十啊。正好他們在談一個技術問題,掛架的一些問題,我提前兩天把這個問題好好消化了一下,那次我見老巴的相當於空軍副司令,談了倆小時,下來了以後,後來他們自己說好呀,很棒,我們來了一個好總師,這是我自己吹牛皮用的。
  解說:楊偉出色的表現贏得了對方的信任,不久後他被邀請到巴基斯坦做技術交流,在短短幾天的時間里,受到了巴方的高規格接待,從中深深感受到了該國對於這架飛機的殷切期盼。
  訪談:
  楊偉:專門給我拉到他們的拉哈爾,有士兵的這種儀式,把這個士兵儀式,這些對大家,對整個公眾的儀式搞完了以後,他讓所有的士兵“啪”站一排,然後說,楊總你檢閱,老百姓哪檢閱過部隊啊,你說對不對?我後來就問他們,我說是我咋打招呼呢?沒法敬禮呀。後來他們底下跟我說,你就把頭直著,往前走,如果願意,看看他們。那一次就把它走過去了,然後到這個,包括到他的比較大的清真寺那兒,它是很高的一個坡,去完了以後,他說待著別動,乾啥?從上頭兩個人啪啪啪啪啪,把紅地毯從上面捲下來,讓你從紅地毯走上去。我是想,這些事實際上他是想表達一種他們國家對這個飛機的這種渴望,實際上另一方面,我覺得確實也起到了效果了,就是當我們研製梟龍的時候,事實上我們不是在研製一個出口產品,我們真是在研製一型裝備,而這型裝備真正是要以後能夠派上用場,或者起到更好的用場的。
  解說:楊偉的目標,並不僅僅是完成對外合作、出口軍機的任務,他更看重的,是在研製“梟龍”的過程中,嘗試許多當時的新技術,這樣不僅能提高飛機的作戰效能,更能為我軍戰鬥機研製的後續發展積累經驗。當然,做出這樣的選擇需要承擔相當的風險,對楊偉和“梟龍”而言,機會與挑戰並存。
  訪談:
  楊偉:實際上任何一型飛機也好、任何一型裝備也好,它是個有生命體,它這個生命的最終的體現,是體現在你這個設計團隊賦予它的這種精神和最終的意識,這是最重要的。那麼你在設計一個裝備的時候,除了你要滿足指標以外,你實際上是,你有你突出的東西,你有你想削弱的東西,這就是你想讓它體現的這種品質和精神。
  一次次主動選擇,讓楊偉進步神速,
  面對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的巨大難題,他能否創造奇跡?
  解說:做出主動選擇,是改變命運的一種有效方式,青年時代的楊偉正是通過一次次的主動選擇,不斷修正著事業和人生的方向。1985年,22歲的楊偉碩士畢業,他並沒有服從學校的分配,而是堅持要到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工作。當時,中國的軍工行業並不景氣,為了恢復國民經濟,“五十年不打仗”、“部隊要忍耐”的既定方針限制了很多武器型號的發展,但綽號“猛龍”的殲-10卻是戰鬥機中難得的國家重點型號,對於楊偉這樣的年輕人來說,參與這個項目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而他的抱負還不止於此。進所沒多久,楊偉就闖進了總設計師宋文驄的辦公室。
  訪談:
  楊偉:那時候總師和幾個副總師在一個辦公室,我還不太認得他,所以我進去了以後,到了以後我就問,請問宋總在哪裡?人家說那不就是宋總,我就去了,我就跟宋總說我是誰誰誰,我是哪兒畢業的,他說好,歡迎你。那行,那我說,我來這兒我乾啥呢?按理說人家總師管你乾啥的嗎,他說你有啥想法,我說我能不能跟著你,當你的助手?老頭這點比較好,他沒說不行,他坐著,他告訴你,我們單位是這樣那樣的情況,你這個工作的話呢,具體的話呢,到人力資源部,還是人事處,他們具體按照程序會給你辦的。
  解說:對於楊偉提出的“當助手”的要求,宋文驄不置可否。而楊偉也沒灰心,他被安排到了一個全新的課題組,面對的是當時在國內尚屬空白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的攻關。該系統是第三代殲擊機的典型標誌,是殲-10飛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核心技術,難度大,風險高。而在不到半年的工作時間里,楊偉就逐漸展示出他良好的專業素質和組織管理能力,這也為他帶來了新的機會。
  訪談:
  楊偉:我們的研究室主任就找到我,就說是第一個看你小孩兒,小伙子素質不錯,我們打算再新成立一個專業組,你願不願意去?我說,可以啊,我覺得挺有挑戰,而且也是個新專業。他說,我讓你呢去做副組長,主要是帶領大家往前沖。那我說,那組長呢?他說我們安排一個老同志在你這兒當組長。我當時心想不對啊,你讓我帶著大家往前沖,你又給我安排了一個老同志當組長。我另外的幾個朋友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呀,他們說你跟主任再說。我正兒八經,我就到主任那兒去了,我就把大家跟我說的事,我就跟他說了,當時我們謝主任。謝主任說對呀,你說得有道理,是這樣的,我們重新調整,你就當組長,給你四個人,你們把這個新專業搞起來。
  解說:楊偉負責的這個新專業要解決的是飛行控制系統的結構問題,裝上了這套系統,飛機就改由計算機通過傳感器來控制,便捷靈敏,但同時,飛行員和飛機的命運也就完全寄托在了計算機的程序設計上,一旦出了問題,飛行員也無力回天。有些外國專家說,中國人在這方面還是小學生水平。事實上,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即便對西方發達國家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連鼎鼎大名的F-16,當年研製和試飛時也曾在這個問題上栽了很多次跟頭。
  訪談:
  楊偉:所謂電傳飛控就是把以前飛行員操縱飛機,他用駕駛桿,但真正飛機的運行是要靠飛機的舵面偏轉,那怎麼控制呢?飛行員就是一拉桿,舵面一偏,以前這個連接就是靠這個硬桿把它連上。那麼現在呢,硬桿給它切斷,放一臺計算機,這樣子的話用計算機來控制。但是如果計算機壞了,你不是飛行員對飛機就失去操縱了嗎?所以說這個計算機不能壞,那計算機肯定要壞的,那怎麼辦呢?你多搞幾台計算機,然後呢,讓它自己都能知道誰好誰壞。一旦誰壞了以後,不讓它幹活了,好的再乾;再壞一個,再不讓它幹活了,再好的來乾,它是乾這個事情的。那這裡面的邏輯和研究工作,我覺得是很有挑戰的,國內以前沒乾過。
  解說:幾年之後,楊偉和他的小團隊在電傳飛控項目上取得了不錯的進展,而就在此時,由於研究室發展的需要,這個優秀團隊里的很多成員被分配到別的專業當帶頭人,楊偉有些沮喪,萌生了去日本留學進修的想法,而一次跟總師宋文驄面對面的工作彙報,卻打消了他這個念頭。
  訪談:
  楊偉:彙報完了,我們的主任跟老頭說,這個小伙子不錯吧,但是很遺憾,他要走了,而且我也同意了。宋總聽到了以後,我覺得對我還是影響很大的,就是到了會下,把我叫到邊上就說,說了仨字,他確實只說了仨字,別走了。然後宋總就說,我派你作為我的代表在外面執行任務,這個砝碼重了,對不對,除了原來那個專業以外,作為總設計師代表,那就是相當於是全飛機的事情,在外面執行任務。那個想都不用想,就沒再出去了。
  解說:而在給宋文驄擔任總師代表的過程中,年輕的楊偉也通過與老一輩總師的密切交流,獲得了快速的進步。
  訪談:
  楊偉:因為作為總師代表啊,我就可以經常把我學的和我看到的,和我想的東西,我就可以直接報告給老頭了,那老頭看完了以後,他把他的看法也能夠直接告訴我。在那個過程裡頭,我覺得還是老頭給予了很多的幫助和指導,還有一個,給了很多的機會。實際上我是感覺,一個人的成長,真是告訴你怎麼成長是次要的,給你創造機會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3:在楊偉看來,“梟龍”的研製就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當時巴基斯坦從國外進口了多款飛機,其中就包括美國的三代機F-16,而如何在國產二代機基礎上,憑藉一系列技術革新,研製出能夠挑戰F-16,同時滿足巴基斯坦軍方需求的戰鬥機,則是楊偉給自己和“梟龍”找的新課題。
  解說:當時的楊偉肩負著殲十雙座和“梟龍”飛機的雙重設計重任,一個是急需裝備部隊的國家重點型號,軍令如山;一個是簽訂了協議的國際合作項目,信譽至上。兩個型號的研製節點幾乎同步,都必須在較短時間內實現首飛。若不能按時交付,不但前功盡棄,還直接影響到國防利益和國家的信譽。為了抓緊研製時間,為技術提升打好基礎,楊偉在“梟龍”項目上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策。
  訪談:
  楊偉:我們先趕快把這個狀態凍結下來,先把飛機,先把它飛起來,同時我們開一條線改這個飛機。所以梟龍飛機你可以看得出來,前兩架飛機和後面的所有的飛機相比,兩個從外觀上、從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別,當時我們是這樣確定的。先飛起來的目的在於哪兒呢,第一個要建立信心。要我當時說,哪怕飛得不好,我也要把它飛起來。飛起來,建立信心,給我們留出兩年的時間把這個飛機搞好,建立能力。實際上我覺得這種決策到最後對梟龍整個項目是起到了一個很大的作用。
  解說:邊做邊改,為了提高“梟龍”的技術水平,楊偉使出了拿手的絕活兒,那就是他多年來主持研製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對於飛機的作戰效能來說,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訪談:
  楊偉:因為你這個飛機要想充分發揮你的作戰能力,那麼呢,這個飛機最好設計成我們叫做靜不穩定飛機。舉個例子,就是我在一個籃球上頭,要想放個乒乓球,這個乒乓球你放不上,你只要一放,一偏,它這乒乓球就掉下來了。但是如果要是在碗裡頭放個乒乓球,這個乒乓球總是在碗底下,所以碗裡頭放乒乓球就是靜穩定的,籃球上頭放乒乓球就是靜不穩定的。而要把這個飛機設計成這個乒乓球放在籃球上的這種靜不穩定,但是靠我這個控制系統要讓它穩定。就相當於是耍雜技的,鼻子上頂個筷子,它是靜不穩定的,像我們一般人不行,但是你頭在這兒搖著,它這個筷子能一直支著。但是你這個系統一壞,那這個飛機不是像石頭一樣就掉下來了。
  解說:靜穩定的飛機反應慢,動作不靈敏,打仗時往往陷入被動;靜不穩定的飛機反應迅速,但是單靠飛行員幾乎無法操作,只能依賴計算機控制的電傳系統來完成飛機的各項動作,而計算機程序的設計不容許出任何差錯,否則就會機毀人亡。為了做好相關試驗,楊偉主持研製了地面綜合動態試驗設施——鐵鳥台。
  訪談:
  楊偉:這個鐵鳥當時在地面在飛的時候,相當於是在天上飛一樣。很多專家就跟我們說,你們這個不一定行,不一定能夠穩定,不一定飛機飛得像天上飛的一樣。我們後來經過了三四年的努力,我們把這個檯子建起來了,把這個系統搭起來了,把它研製出來了。那一下子起來的時候,我覺得我們所有的人都非常地激動。從來沒見過,雖說以前數學公式上也寫的有,計算機上也寫的有,但是真正在檯子上,能夠把它飛起來,而且按照自己的意願能操控起來,我記得當時在場的幾個我們年輕人都是有點眼淚嘩嘩的。
  解說:楊偉他們的鐵鳥台,是我國首次研製成功的飛控綜合仿真試驗模擬設施,得到了評審專家的高度評價,但是對他來說,真正的考驗還是殲-10飛機的首飛。
  訪談:
  楊偉:我們殲-10是1998年3月23號首飛的,作為這型飛機的首飛,考驗的就是我們這個系統,因為這個飛機是不穩定的。國外一般像這種不穩定的飛機,他一般怎麼做呢?他先把這個飛機調出個重心,先把它調成穩定的,就先讓這個飛機變成碗里裝乒乓球。然後的話呢,等飛得比較成熟了,逐步地逐步地再調整這個重心,再把它變成是籃球上放乒乓球。但是我們周期緊哪,我們部隊需求緊哪,如果按照那個過程的話呢,那個周期很長,所以當時我們提出建議,後來宋總拍板,我們這型飛機首飛就是靜不穩定的,這個是國際上在我們之前沒有過的。
  解說:靜穩定狀態的飛機一旦失控,還能在飛行員操縱下回到正確軌道,而靜不穩定的飛機萬一齣了問題,就會不可避免地一頭栽到地上,所以此時,這架殲10的命運完全取決於飛控系統的設計是否正確。
  訪談:
  楊偉:首飛飛行員是雷強,以前我們每一次在他滑行之前,我們都要在飛機邊上,拿著我們的小電腦都要檢查好。最後的話呢,那時候我們和飛行員通話是沒有耳麥的,就靠手勢,所以一般我們ready了以後,就準備好了以後,那我們就舉個大拇指頭,他就知道我們這檢查好了。那一次因為要首飛,那我們,他很緊張,我們實際上更緊張,對不對。任何一點錯,遭在我們手上,那這個事情就太大太大了。所以我們那次檢查了兩輪,就計算機自動檢查,他在座艙裡頭,發動機就開著的。等到檢查完了以後,我那一次給他看了兩個,雙拇指頭,他到現在都記得,這實際上是一種,我覺得是一種信心的傳達,就告訴你絕對沒問題。
  解說:由於楊偉他們設計正確,試驗充分,使得極具風險、技術難度巨大,最令人放心不下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成了最讓試飛員放心的系統,而這也保證了殲-10飛機首飛、試飛和設計定型的成功。直到今天,殲-10飛機從未在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方面出過故障,這無疑是世界軍機史上的一個奇跡。
  主持人4:數字電傳飛控系統研製方面的成功,不僅大大提高了殲-10系列飛機的作戰效能,也證明瞭楊偉出類拔萃的設計和管理能力,讓他在主持“梟龍”等機型的設計時,更為大膽地嘗試新技術和新制度,讓它們得以在原有基礎上脫胎換骨。
  解說:出色的數字電傳飛控系統,讓“梟龍”如虎添翼,再加上先進的航空電子系統和獨特的氣動佈局,使這一款飛機的設計水準大大超過了人們的預期,隱然有了足以挑戰三代戰鬥機的風範。特別是蚌式進氣道和邊條翼,更提高了它的作戰能力。
  訪談:
  楊偉:這個就是咱們梟龍飛機的邊條,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這個飛機進行大迎角飛行的時候,氣流在這一塊捲兩個大渦,這兩個大渦捲到這個飛機後邊的機翼的錶面上,把這個飛機抬起來。我們這個大邊條的話呢,是國際上比較少用的。另外的話呢,這個是飛機的進氣道,發動機靠這個地方進氣產生推力。咱們這個進氣道,採用的我們叫無隔道進氣道。相當於是這個氣流進去了以後,靠這個鼓包合理地把氣流壓縮,把這個能量提起來,使得這個進去的能量很大,這樣子呢,飛機的推力很大。我們在這裡呢還有一些,打了這些小孔,這些小孔的話呢,主要目的就是把這個低能量的氣流把它吸走,這個進氣道也是非常創新的。而且你這樣設計好了,它設計很複雜,但是生產、製造、使用非常方便。整個這種類型的進氣道,全世界實際上除了美國人在F35,就是第四代戰鬥機上使用了以後,我們相當於是第二個使用的。我們比這個F35服役還早,大的原理相當,但是實際內容不一樣。我們這個是有附面層吸附孔的,很多其它飛機是沒有的。
  解說:除了採用多項新技術之外,從設計的源頭開始,楊偉就建立了“梟龍”飛機研製質量成本控制制度,從而使它有了很高的性價比。2003年8月25日,“梟龍”飛機迎來了首飛的時刻。而此時,身處指揮台的楊偉,倍感壓力。
  訪談:
  楊偉:那麼在殲-10成功完成首飛的這個基礎上,五年後你年輕人接班,承載的不光是中國人還有外國人的這種,以及還有歷程很長,有很多老專家的心血在你手上,你要有一點閃失,你對不起呀,這是一個;第二個,你沒理由啊,你說我有很多探索的東西我沒搞到,人家這五年前都飛了,對不對。那這個時候你是,但是認真來講管你什麼飛機,只要是新飛機它都有風險。
  解說:“梟龍”從凍結技術狀態到實現首飛,歷時僅僅23個月,創造了我國飛機研製歷史上的奇跡。而楊偉和他的團隊在這一過程中,也和“梟龍”一樣,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眾人矚目之下,“梟龍”在空中穩穩噹噹地飛行了十七分鐘,當飛機安全落地的那一剎那,楊偉心中百感交集。通過後續研發,“梟龍”的狀態不斷提升,其表現和潛力令人驚嘆,不僅達到了巴基斯坦用戶提出的綜合作戰效能,也為我國未來新機研製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訪談:
  楊偉:所以在梟龍的研製裡頭,更進一步我覺得是讓我們、包括我們這個團隊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一種轉化。就像我剛纔說的,我們先搞兩架飛機,同時我們就改飛機。實際上我們這個飛機現在已經在我們手上,已經把它內涵變化得很多了,認真來講也是作戰的能力提升了很多。我覺得作為一個設計師來講,實際上不光是總設計師,是整個一個設計師團隊來講,有了這麼一個歷練的過程,認真來講,傻子他都得能夠把它變得好。所以這個過程的話呢,我覺得確確實實在我成長裡頭,我覺得事業的基礎給了我非常肥沃的土壤,剩下的就是小苗苗自己長。
  解說:2006年4月,裝配了國內最先進的完整航電系統的梟龍飛機又成功實現了首飛,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料,這款身形小巧、脫胎於二代飛機的出口型戰機,在楊偉他們的努力下,其綜合能力超過了F16的基本型。2007年3月,“梟龍”飛機成功定型交付,受到了巴基斯坦軍方的熱烈歡迎。而身為總設計師的楊偉,也體會到了極大的喜悅和自豪感。
  訪談:
  楊偉:他們的國慶日是3月23號,我們就是3月十幾號交的,他們希望這兩架交付了以後,一個星期就參加國慶閱兵。所以我們把這個飛機交過去了,他們趕快把這個飛機上頭塗上他們國家的國旗,你看那個飛機上塗的那個國旗。我們就在他們的首都伊斯蘭堡,在現場活動的時候,天上就飛著飛機,當時有人說這飛機就是明天要展覽的飛機,那有的人就說這是誰的飛機,我這一看,就是咱梟龍。所以第二天國慶日的時候,我覺得他們也是擺的是最高位的,首排的就是我們兩架梟龍飛機,進行相當於國慶閱兵的這種展示,那時候在底下看著咱們的飛機在天上,還是覺得比較自豪的。
  解說:目前,“梟龍”飛機還在不斷推出改進型號,形成系列化發展,很快將具備空中加油能力,“梟龍”雙座機也列入了研發計劃。而就在“梟龍”首飛的同一年,楊偉擔任總師的殲十雙座飛機也成功首飛。此後,他還擔任了幾個新型號的總設計師,把猛龍殲-10和梟龍飛機研製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消化融合,發揚光大。在這個過程中,楊偉和他的飛機設計團隊也加快了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腳步。
  訪談:
  楊偉:你作為軍工行業也好,它是個博弈的行業。在我以前,我和對手差距比較大的時候,我有非常明確的目標,我是要進行追趕的。而我追趕的目標,我可以堅韌不拔,快速往前跑。但是當我比較平行的時候,我不敢說我現在很平行,但是我基本上在一個大的水平線上的時候,再往前發展的時候,認真來講,方向就是最重要的。
  解說:楊偉現在特別忙,在辦公室、專用會議室和試飛現場,他幾乎每天保持著三點一線的狀態。中午在辦公室吃盒飯,晚上加班不一定到幾點,最多的時候一天連開八個會,可儘管如此,他卻有著強烈的充實感和幸福感。
  訪談:
  楊偉:我覺得我是個幸運兒,幾乎沒有一件事情沒有踏上點,而且還跑得還快。我自己有的時候把自己形容成叫慣性比較大,也就說穿了,愛上這一行了,幹了這一行了,這一輩子也打算就交待在這一行了。在這之前,你說還有些,在年輕的時候還有一些蹦蹦跳跳,還有些這個東想法,那個西想法的,現在我覺得是很濃縮的,就是要乾這個事兒,認真來說也愛上了。還有一個,我自己評價,其它的也不會幹了,也只會幹這個了。
  主持人5:從一個天才少年,到一位傑出的總師,楊偉和他主持設計的“梟龍”等飛機一樣,在飛速成長的過程中,給人們帶來許多新鮮感和意外的喜悅。如今,楊偉肩負重任,卻依然年輕,我們期待他和他的團隊能帶給我們更大的驚喜,和更安寧的一片天空。
  (原標題:外國專家曾貶中國戰機電傳飛控:小學生水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devogydfo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